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首页»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高校圣地不容腐败玷污(之三)

发布日期:2006年04月17日 阅读次数:

  
    “小金库”成了“大毒瘤” 
    来自浙江省教育厅的数据显示,从2003年到去年底,浙江省高校基建投资就达186亿元,今后三年又将在杭州3个高教园区投资126亿余元。与之不相适应的是,目前,在杭高校尚未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科学管理体制和监督制约机制。正是管理监督和制度的双重缺失,导致职务犯罪案件易发多发。在杭州市检察院与浙江省教育纪工委在浙江大学联合召开的在杭高校职务违法违纪案件剖析会上,检察官和高校负责人不约而同地提到:高校普遍存在的“小金库”已成为诱发高校腐败的“大毒瘤” 。 
    2005年1月和4月,中国计量学院发生了两起涉及设备采购和教材回扣的职务犯罪案件,涉案人员6人,这也是该校建校20多年来查办的第一起职务犯罪案件。该校监察室负责人痛切地感到,学校对“小金库”的暧昧态度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犯罪行为。这位负责人透露,目前教材图书回扣、设备采购好处费盛行,鉴于这些资金的特殊来源和性质,学校大都默认部门以“小金库”、“账外账”的形式存在,由于没有审计和缺少监督,为腐败的滋生提供了温床。用检察官的话说就是:“上不上缴,上缴多少,全凭经办人的觉悟,这样的资金流转,不出事才怪呢。” 
    杭州市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处副处长施国雄说,检察机关在办案中发现,几乎在杭州的每一所高校都存在“小金库”,不少高校的“小金库”不仅名目繁多,而且数额大得惊人。同时,由于教材图书回扣、设备好处费进入“小金库”常以现金方式直接汇入经办人个人账户,更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检察机关在办案中还发现,一些高校教务处、基建处等重要岗位行政人员较少且任职时间相对较长,客观上为腐败滋生提供了便利条件,使这些人成为职务犯罪的易感人群。杭州市检察机关2005年以来查办的29件高校职务犯罪案件,均发生在学校基建、教育设备和书籍采购环节,涉案人普遍都有5年以上在相关部门工作的经历,其中,浙江工商大学设备科原科长张润方从1981年就开始担任学校(时为杭州商学院)设备科科长,直到去年案发,时间长达24年之久。 
    前不久,浙江省教育纪工委与杭州市检察院专门对在杭所有高校的800名重要职位、重要岗位人员进行了专题警示教育和法律讲座。在杭高校在浙江省教育纪工委的统一部署下,已经着手规范财务管理,全面清理“小金库”、“账外账”。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中国计量学院等一批高校还建立了院校行政干部交流机制,对院校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以及重要职位人员、重要岗位负责人进行了大换班,同时对这些人员将实行任期制、轮岗交流制度和离任审计制度。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通过案件剖析,分析原因,查找漏洞,及时进行‘补丁’,同时加强制度建设,加强监督管理,必将还高校圣地之圣洁!”沈敏光对治理高校腐败满怀信心。(摘编自2006年03月21日《检察日报》)(纪委办公室)